十五年北漂女司机:开滴滴一个月差不多一万吧

追更人数:41302人

我叫姜祥敏,河南人,74年出生,02年来的北京打拼,到现在有十多年了。

 

刚来那会儿住在刘各庄,什么都干,主要是和丈夫一起收废品。整天骑着个三轮车,到处找人家不要的东西,也不嫌丑。但是没办法,我们文化程度不高,又没有暂住证,天天躲着人防收容遣送呢,除了这个没法干别的。多少有点丢人吧,幸好收入算是可以,每天能挣二三十块。那时候北京四环还没修,小巷子里都是平房,一家家骑过去收就行,很容易。现在不一样,楼房多了,难进。慢慢的,我们不再亲自去到处跑,而是在海淀租个院子,等别人用板车把废品拉过来,集中卖出去。再后来,我们搬到来广营和大兴,做起了废铁生意。

 

08年奥运会时候我学了车,暂住证和驾驶证也都到手了。那时正好破烂生意行情走低,我们收废铁赔了些钱,就开始寻思找其他生计。我丈夫去良乡盘了个店,修、卖工地上用的电动工具。我则是要到第二年,才接触了车这一行。说来也凑巧,前几年我们攒了辆桑塔纳,活少的空档我就开车出去到处转,有天碰到个红灯,旁边停下辆车,看起来像在拉黑活,我一看觉得还行,决定就去开黑车了,就在望京北面京城驾校一带。早上,我把儿子送到学校,就开始拉黑活。一天能净挣个三四百,挺高兴的,加起来每个月有好几千,够贴补家用了。

 

黑车拉了挺久,到去年5月份,我开始接触滴滴。滴滴出来挺早的,但最开始还是有文化的人了解多嘛,我一是不懂,二是没智能手机。一直到去年身边好多加入滴滴,我感觉挺好,就也来了。刚注册时劲头足,每天晚上都干到11点多,特别狠,其他男司机都夸我能干。干这行的女司机少,我就认识三四个,有时乘客看见我,会开玩笑,问我开车行不行。去年我收入很好,一个月差不多一万吧,比以前拉黑车要稳定。所以哪,只要肯吃苦,还是有回报的。开滴滴感觉比上班还好一点,起码时间是能自己掌控的。现在我是早七点出车,晚上指不定什么时候。

 

640.webp.jpg

在北京打拼多年,姜祥敏已经是一名“老司机”了


新政出来后,最近司机好像变少了,以前我一周得拉两千六七流水,才能拿个“状元”奖,现在两千就能拿“探花”。而且派单也远了,有时要开好几公里去接人,肯定是没车嘛。昨天一个要去驾校打卡的乘客,目的地在顺义,去那边的话,回城单子少,她七点叫的车被取消好几次,才让我给接上了。我拉活从来不取消乘客的订单,除非对方自己不叫了。我的车是京牌,应该能继续开,挺好的。

 

也是去年5、6月,丈夫店面要拆迁,他就转头开起了神州。过段时间,我们互相比了一下,觉得神州收入太低,就一起去安泰注册,正式进到滴滴,不用其他软件了。可惜我丈夫腰不好,不适合长时间坐着,等到九月份儿子回河南老家上中学,他跟回去照顾,就在县城找了个上班的工作,业余才开滴滴了。车是他在老家买的,牌照也挂在那边,主要是四五点下班后、八点四十接孩子前出活。

 

本来我也要回河南,在北京上大学的闺女不让,我就没舍得。她从小就不在我们身边,好不容易考来北京了,才和我们住到一起。我就留下来,在来广营租了个小公寓,周末给她做顿饭,顺便陪陪她。

 

640.webp (1).jpg

姜祥敏和女儿


现在我家相当于是夫妻俩都开着滴滴,但我在北京带闺女,丈夫在河南带儿子,一家人散在两头。想想也挺心酸的,但是没办法,都是为了孩子,为了这个家。希望都在孩子身上,我们这辈子只能这样了。

 

其实吧,和家人分开这件事,我挺习惯的。

 

我是河南人。兄弟姐妹一共有六个,我是最小的。父母养活我们,靠的是家里十多亩地。地里忙,我们很小就得帮着父母插秧、割麦子,各种活儿都干过。读到初中,我就没再接着念书了。毕业后,我先是在地里干了几年农活,等到18岁,才随大流跟村里人一起出去打工。

 

第一份工作是在苏州饭馆里,老乡介绍的,一个月90块。店里一碗面卖6毛,我负责端菜、洗碗,给老板娘打下手。整个店里只有我们两人。这是第一次出远门,没多久我就开始想家,到农忙时候,想到姐姐们都已经嫁出去,家里只剩一个哥哥顶着,就怎么都放心不下。但真的回去和家里人团聚,却要等到几个月后的春节。过完年,我又去了苏州,这次是在一个做汽车配件的农机厂里,当流水线上的工人,负责给离合器打槽。

 

这份工作我做了两三年,年纪渐渐大了,该成家了。所以95年,我回了老家,经人介绍,认识了现在的丈夫。由于当时哥哥刚办完喜事不久,家里大操大办了一番,所以轮到我时没摆酒席,只选个日子,把嫁妆搬过去就算完事。


96年我生了女儿,待了几年,就把她留给家里老人,接着出去和丈夫一起打工了。我们先是在广州电镀厂里做了一阵,到02年,就来北京了,往后一直待在这里,逢年过节的才回河南老家。以前是乘火车回去,现在有直通的大巴,直接坐到家门口。

 

我和丈夫用以前攒的钱在老家买了套房,现在家里开销主要是两个孩子,一年得要四五万,经济负担还是挺重的。辛苦是确实辛苦,幸好老天开眼,两个孩子成绩都不错,我们反而越忙越有劲了,一点不觉得累。

 

640.webp (2).jpg

姜祥敏全家福


儿子是04年在北京生的,一直在我俩身边。他在良乡上了个私人的小学,本来是能接着在北京上中学的,但咱还是希望孩子考学嘛。北京这边,好学校我们上不起。本地孩子还额外上许多补习班,我家条件实在跟不上。我虽然挣不了什么大钱,也不想把人给耽误了,他籍贯在河南,回去能上更好的学校。儿子一开始不愿意,想继续留在北京,我用闺女的例子劝他,他纠结半天才答应了。


闺女从96年出生起,就一直待在河南老家,由我爸妈和婆婆带,放假了才来北京和我们聚聚。河南穷嘛,念书的竞争压力大,但是她自己努力、要强,去年高考考了638分,拔尖的,进了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读商务英语,现在还选修了会计双学位。她懂事,自己找了份家教,给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辅导,两个小时两百块,算是零花钱,我们一个月才给她1500——说实话,真不算多。每周末回校时,还都不让我送,怕耽误我出车,一定要自己坐公交。

 

我们村里很多人,出去打工时把孩子留在老家,扔给老人就不管了。我和丈夫考虑了很久,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指望,希望都在孩子身上,必须让他们学好。河南太穷了,亲戚都分得五零六散,就为了谋个生计,他们要是不好好学,永远走不出农村。我闺女就是个好例子。她希望能接着念研究生,但北京压力大,房价也一直涨,她就跟我说希望能够回老家,进大学当老师,生活安稳些,假期也能抽空陪陪老人。

 

到那时,一家人肯定就能团聚了。